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篇1
关键词:教育 体育 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集体主义 坚强精神 公正竞争 爱国主义
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现化、集体化和活动化的一种形式。体育与健康课的典型成绩体现于学校体育活动,虽然体育与健康课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保他们身体健康,但在学生当中有一些体育表现技能和兴趣很高的学生。已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对那些高技能的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技能教育,能促进他们培养独特的技能,打下学校体育活动的社会基础。平时,学校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的。比如:广播体操比赛、田径比赛、球类比赛、较量型的比赛等等。通过在大项目中,还组织并举行具体项目比赛,一方面可以活跃学校气氛,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学校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表现于以下几点:
集体主义教育。绝大部分体育项目要求参赛队员要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球类比赛、较量型的集体比赛等。在此种比赛中,参赛队员要忘自己地为集体的荣誉而奋斗,要无私地跟其他队员合作,团结奋斗,要有集体的利益与荣誉高于自己的高度集体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胜利。通过以上集体性极强的各种比赛,使学生获得集体主义精神的实际利益。此时,学生懂得教师的教育不是空话,就培养并促进集体主义精神。
坚强精神教育。众所用知体育活动是很艰苦的,它不仅要求参赛队员只培养体育技能,还要求队员要有高度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比如说:90分钟的国际足球比赛中,球员在球场上不停地跑90分钟,这要求球员要有吵架的忍耐性和高度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在比赛中,某个球员放松自己,那么他属于的球队肯定会输。学生懂得这种道理后,刻苦训练,绝不放松,培养坚持到底,为胜利而坚强的奋斗的精神,并珍惜这种精神。
公正竞争精神。体育活动是将祖辈留给我们的公正竞争精神传授给后代的过程。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学会公正竞争。他们还学会正确对待危险,挫折和难关,体育活动平时举行在公开场所,大家面前,因此,无论是谁,哪个队,哪个队员,已作弊就会被发现,会引起大家的不满,大家叫他该错误或者取消他参赛资格。而且、有时还有一些运动员跟自己的好朋友比赛的情况,在此 情况下,他们不会敢作弊,在比赛场他们是朋友,比赛结束后他们仍然是好朋友,这些都使学生培养任何事都公正竞争的,不是故意害人的美好道德品质。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篇2
前言
体育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普遍认同。在当代中国,体育对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对外交往等诸多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的社会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实践要求体育理论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它同样也是体育事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但是,任何理论都要以实践和巨大的历史感做基础。同时,还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只有这样的理论对实践才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理论如此,研究中国的体育理论问题同样如此。江泽民同志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当代中国的体育事业而言,就是要紧紧围绕我们正在进行的体育改革、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体育的主体性工作以及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进行理论研究;着眼于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眼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实践进行体育理论上的创新。
当代中国的体育在改革、发展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诸如中国体育发展的国际国内社会条件,中国体育全面与世界体育接轨,当代体育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和基本趋势,中国体育的基本性质,体育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体育改革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的关系,体育社会化,体育产业化,体育科学化,体育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体育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以及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体育发展、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小康社会”的基本国情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影响等事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全局的新局面、新情况、新问题。
理论要有对实践的指导性,才具有积极的意义。空前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呼唤着体育理论探讨的繁荣。对于近些年来在体育实践中所遇见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地要求体育工作者在理论上做出符合我国当代体育发展实际的科学回答,以便更好地指导体育实践,丰富和发展我国体育理论体系。
体育和体育的功能与作用
体育现象古已有之,从古希腊到中国古代,都有人类关于体育活动的记载。它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以身体运动来表达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发展到当代,它的文化内涵和经济、政治、教育、娱乐等多种社会功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和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所共同承认、拥有和普遍热爱的一种文化现象。各种不同文化和文明背景下产生的体育项目已经和正在融合成为人类社会所共有的社会财富。体育给人类社会所创造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追求和平、进步和团结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得到了人类社会广泛的认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活动,已经成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人们的共同节日,以它特有的魅力丰富着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当代体育正在进入和已经改变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体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改变和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人类社会不能没有体育,人类社会也离不开体育。但是,究竟什么是体育?需要对它做出符合实践和事物本来面目的新的理论认识和回答。
(一)体育的基本概念
体育究竟是指什么?如何正确界定体育这一概念?这是一个关于体育理论的最基本问题,也是体育理论研究领域中一个很古老的话题,还是一个至今在人们认识上仍然没有统一的问题。这又是任何一个研究体育理论的人不得不首先回答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体育的问题,在体育理论研究中有个多种解释和回答。有的人从教育的角度看体育,认为:“体育就是身体教育”,并把体育看成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主张把体育与竞技分开。有的人从文化的角度看体育,认为:“体育是人类社会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有的人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综合的角度研究体育,认为:“体育是带有产业性的社会公益事业”等等。在中国体育理论界,有关体育的定义有很多,争议也很大,至今也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概念。国内一般把体育这个名词看成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身体教育和竞技运动,但也有主张分开的。而在英文中体育与竞技是分开的(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s),称之为身体教育(体育)和竞技运动。
对某一事物的定义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准确反映所定义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是要与其他相近似的事物区别开来,三是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因此,应把体育的概念定义为:“体育是指人类通过专门设计的身体运动和游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竞技水平和丰富社会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对“体育”做出上述定义,理由如下:
体育是“人类专门设计的身体运动和游戏”主要反映体育的基本特征,并以此来区别于其他的人类身体运动。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身体运动,但这些身体活动并不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专门设计的。所以,它们不能称之为体育。体育,特别是现代体育已经有了一整套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专门设计的身体运动方式,而且还有一系列严格的规则要求和动作规范。在所有现代体育项目中,对身体运动的动作方式、动作形式、动作路线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和规范要求。这一点在现代高水平竞技体育中表现得近乎于苛刻。就是在普通大众的体育活动中,为了娱乐或锻炼身体,也专门设计了不计其数的身体运动的形式和动作规范。就连最简单的身体运动——“走”,一旦把它作为体育锻炼的方法时,其姿势和速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可见,体育并不是一般的身体活动,而是人类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专门设计的身体运动,只有这样的身体运动,才能称之为“体育”。
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竞技水平,丰富社会生活是人类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目的,也是体育区别于其他身体运动和活动的一个根本点。
人类专门设计的身体运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身体运动来增强人们的体质。要增强体质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其中包括营养、保健等多种手段,体育并不是惟一的方法。但是,通过专门设计的身体运动来增强体质,并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特殊的身体体验,这正是体育所独特的存在条件。
在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中,通过直接竞争和竞赛的方式,提高身体的竞技水平,得出胜负的结果,惟体育在这方面体现的最为生动。无论是在群众体育竞赛中,还是在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比赛中,只要是竞赛,就必须要分出胜负。这是体育运动一个显著的特点,也是其他社会活动所不具备的。舞蹈、杂技等也是通过专门设计的身体运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和艺术想象力,但这些身体运动并不要求直接竞赛和发挥出人体最大的生理潜能,也没有全世界统一的规则要求,对活动的胜负也没有专门的要求和衡量标准。而体育不仅有严格的规则,还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理潜力,提高竞技水平并产生竞赛的胜负结果。
丰富社会生活是体育的又一个重要的本质特点。群众体育通过专门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身体运动,并根据不同条件、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和个人爱好进行体育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获得特殊的身体感受,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达到“娱己”的目的。竞技体育通过专门设计的身体运动,在严格规则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个人或团队技、战术和身体能力,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达到“娱人”的目的。特别是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各类各层次的体育运动竞赛,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体育运动带给人类社会其他文化现象所没有的独特作用。
因此,可以有理由地认为:体育是人类一种有意识的身体活动,它通过专门设计的身体运动,来达到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竞技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
(二)体育的功能与作用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育能在人类社会连绵不断地存在和发展,得到了不同民族和国家人们的喜爱和广泛地认同,而且发展的活力越来越大,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充分说明体育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而且,“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为了深入地分析和认识体育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把体育的功能分成体育的独特功能和体育的派生功能两大类。
1.体育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体育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指体育所独有的本质功能和基本作用,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和事物对人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功能和作用的根本点,并且具有独特性和其他事物不可替代性的基本特征。体育的独特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增强体质,强国强种
这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也是体育能在人类社会中长盛不衰和持续不断存在的原因。通过体育手段来实现增强人的体质的目的,促进人自由、全面地发展。这正是体育的独特之处,也是体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和事物对人和社会作用的根本点,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基本特征。人的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强盛的基础。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还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最基本的作用和本质功能恰恰是作用于一个人,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对人民的健康和身体素质提高以及民族的强盛具有独特作用。通过体育达到增强体质,强国强种的目的,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的做法。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体育运动的根本原因。
(2)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特别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克服许多由体育运动产生的特有的身体困难,体验到很多在正常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身体感受。这也是人们在从事其他活动过程中很难体会得到的身体感受。它对一个人的内在意志品质具有特殊地培养和陶冶作用。强筋骨、强意志、调感情是体育的特殊功效,可以起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作用。体育的这些功能对青少年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作用尤为重要。
(3)培养人们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
体育有利于人的“社会化”。竞赛是体育运动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体育竞赛能有效地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没有强烈地取胜欲望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体育竞赛中不可能取得胜利。人类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场所,需要团结和协作精神。体育竞赛,特别是在集体项目的竞赛过程中,要想取得胜利,既要有力争胜利的顽强竞争意识,又要懂得与同伴和队友的团结协作,才可能达到目的。而体育的这种“模拟社会”的功能,是体育运动所独有的。
(4)丰富个人和社会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人们通过参加和欣赏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够愉悦身心,丰富文化生活。世界上还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活动能像体育竞赛那样有规律地举行,特别是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国际体育竞赛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欣赏的热点。各种不同形式和类型的体育竞赛,以它独有的形式和方式为人类社会生产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食粮,提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群众体育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是体育才能给他们带来的特殊享受。它改变和改善着当今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5)为社会提供和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
公平是人类社会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竞赛是体育最鲜明特点,通过竞赛,优胜劣败,决出名次,可以激发荣誉感,鼓舞上进心。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活动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竞赛,就没有体育运动。体育竞赛就是在公平的规则下,在公开场合中,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体力和智力,优胜者得到奖励和人们的尊重。体育运动向人们和社会所展示的,以公平、公开、公正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普遍尊重和推崇。“阳光下的公平竞争”正是现代人类社会所需要重新构建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的道德核心。
2.体育的派生功能和作用
体育对人和社会的派生功能与体育的独特功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这些功能和作用不是体育所独有,在其他社会现象和活动中也能产生的类似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如下一些内容:
(1)体育的交流功能和作用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是促进人们的友谊和增强团结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扩大人们的情感交流,增加人与人之间地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国际间的体育交往,还能够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2)体育的经济功能和作用
体育是人的活动,特别是体育成为一种很多社会成员参加的经常性活动后,总是在一定的物质消费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服装、器材、装备和体育场地设施等就会随之而产生,体育服务等社会行业就必然会出现。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体育中的很多内容已经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许多国家的政府还出台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政府文件。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体育的经济功能和作用。
(3)体育的教育功能和作用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面。几乎所有国家都把体育作为教育的内容之一。体育在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4)体育的娱乐功能和作用
体育运动能得到广大社会成员的喜爱,一个重要原因是体育与文化、艺术等活动一样具有较强的娱乐功能。人们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乐趣和快感,因而它也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形式。
此外,体育还具有政治功能、对外交往功能、科学研究功能等多种派生功能。体育的派生功能和体育的独特功能一样,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运动本身在人类社会中的不断发展。
体育的功能和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体育本身的发展也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有助于了解体育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充分地发挥体育的不同功能,使体育更好地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服务。
(三)中华体育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体育工作者为正在进行的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贡献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体育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贡献出的精神力量,极大的鼓舞了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这就是中华体育精神。
20世纪50年代,为我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喊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名言,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影响,不仅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运动健儿为国争光,还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奋发向上。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代人中,有很多就是在容国团的拼搏精神鼓舞下,在各自的岗位上顽强拼搏,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容国团为代表的我国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20世纪80年代初,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肩负着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也正是在这时,中国女排不畏强手、顽强拼搏,连续5次夺得世界冠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心。“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口号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进取和前进,成为体育健儿独特的精神贡献。
世纪之交的2000年,我国体育健儿在悉尼第27届奥运会上,团结奋斗、顽强拼搏,为祖国夺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居世界第三位,实现了我国体育在奥运会上的新突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全国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同志们都要大力发扬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发扬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于创新,力攀高峰,同心同德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这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同历史时期,通过体育训练和比赛所表现出的中华体育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向全国人民和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力量。给举国上下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大大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了全民族的宝贵财富,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顽强拼搏。这是最能代表体育运动特点的一种精神。从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博。此时不博,更待何时?”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再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赢得28枚金牌的历史性突破,无不体现出中国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和日常训练中战胜自我,不畏强手的顽强拼搏精神。高水平竞技体育比赛的竞争,就是要求在日常训练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在比赛中不畏强手,具有战胜对手的勇气。只有通过顽强拼搏,才能取得胜利。这也是竞技体育的本质所要求的。在顽强拼搏精神的背后,却隐含着中国体育界一贯要求的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伤的“三不怕”精神,思想过硬、身体过硬、技术过硬、训练过硬、比赛过硬的“五过硬”要求,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进行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原则。国际体育竞赛既是运动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心理、意志品质的较量,还要有“两军相遇勇者胜”的勇气。这些都说明,拼搏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基础和灵魂。
2.为国争光。“升国旗、奏国歌”是中国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时的光荣与梦想,是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根本动力和主要目标。为祖国赢得荣誉是中国运动员参加重大国际体育竞赛的使命,是爱国主义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中国运动员刻苦训练、不畏强手、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就是来自于对祖国、对人民深深地热爱和具有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操和祖国培养的意识,才能在国际体育赛场上屡创佳绩,为祖国赢得世人的尊敬。所以,为国争光是中华体育精神中具有目标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篇3
关键词:奥林匹克教育;青少年;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5-0600-03
伴随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已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和发 展。奥林匹克教育它是以体育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依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文化 背景、文化特征所实施的教育。[1]
目前,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研究 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命题,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林匹克教育将会在青少年中广 泛和深入的开展,这将为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塑造提供一次难得的机会。
1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一个大的范畴,广义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生理、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多种人格特质 :1) 体格,如:身高、体重、体态和容貌等。2) 气质,如敏捷或迟钝、灵活或执拗、外露 或含蓄等;3) 能力,如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等。4) 意志,如果断与犹豫、坚忍与屈服等。 5) 品 格,如诚实或虚伪、公正或自私、守法或犯禁等。一个人的人格是相互关联的多种特质的独 特的综合;狭义的人格与性格同义,它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研究对象的重要范畴。[3 ]心理 学上,人格和个性则是两个具有同样含义的名词,都是指个体的生理基础上,在一定社会环 境中形成的各项比较重要的相当持久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个体心理特征主要指气质、性 格、能力和兴趣。虽然人格由各项心理所构成,但它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它把 个人的思 维、情感、欲望和行为等因素都统一到同一个整体范畴之内。无论是广义概念上的人格还是 狭义概念上的人格它们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人格涵盖了人的一切内在品质, 犹如人的灵魂。人格的形成与人自身素质有关,同时受生活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等外部因 素的影响,其中受教育因素的影响最大。
2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时代内涵
奥林匹克主义认为完善的人生是身体、智力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是身体机能、意志品质、智 力、道德等要素的协调、和谐均衡的有机统一体,它要求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者都要在体魄 、心智和精神方面,也就是德、智、体方面得到发展,成为健康的人。奥林匹克主义不仅把 身体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同时更强调人格塑造的教育,并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奥林 匹克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的最重要的特征。身体教育与精神教育相统一这是《奥林匹克 》中精神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表现特征。奥林匹克教育能将人格各要 素之间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并使它们朝着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通过 奥林匹克教育对其进行人格塑造,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展的需要。
3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作用
3.1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增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意识 在奥林匹克教育的作用下,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他投稿日期:2005-11-14作者简介:周文(1968-),男,湖南望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理论。 们敢于向自己的生理极限发起冲击,尤其是当青少年广泛地接触奥林匹克宣传画以及观看体 育比赛对他们视觉的刺激, 加之宣传员对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讲解,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欲望,很多青少年 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比如:学习游泳、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使他 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让他们在丰富自己学习生活的同时,加深了对竞技比赛 的认识,激发了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体育锻炼的欲望,让他们在欢娱的气氛中锻炼身 体,提高技能,展现出自己健康、进步、富有朝气的一面。
3.2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展示当代青少年的魅力和风采 奥林匹克教育通过最基本的身体活动达到青少年健身育心的目的,作为体育运动,它在作用 于人生理的同时也作用于人的心理,从健身运动角度出发,达到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 素质的良好改变已成不争事实,很多青少年都组织了健身、健美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显 示身体的强壮和力量、健美的身躯、矫捷的体魄、匀称的肌肉。青少年渴望把自己拥有的体 能技术、力量在激烈的竞技较量中展现出来,从奋斗中夺取胜利,获得荣誉与欢乐。通过体 育锻炼,青少年可以凸现优美的线条、丰满的肌肉、结实的躯体、富有弹性和光泽的皮肤、 端正而高雅的姿态以及快捷而灵便的步履,这一切都使得青少年的魅力和风采得到展示。
3.3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顽强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青少年人格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意志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之中,而奥林匹克教育则是其中最有效、最具特色的一种培养途径和方法。为了克服运动给 人体带来的一切不适,以达到锻炼的、竞赛的目的,需要体育运动参加者付出极大的意志努 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和顽强性。在奥林匹克教育诸多内容中奥林匹克格言“ 更 快、更高、更强"在向青少年昭示着一种顽强奋争、尽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不 断超越、锐意进取的人生信念,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使很多青少年学生懂得了“爱拼才会赢 " 的人生道理,他们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敢于鼓足勇气同困难做斗争,同时也领悟到了人生的 奋斗如运动场上的比赛一样永无止境。正是在这种奥林匹克教育的熏陶下,在比赛中,无论 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很多青少年都表现的坚韧、果断、勇敢、顽强,都以一颗火热而 充满激情的心态投入比赛,有了劳其筋骨进行磨练的动力以及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对 “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不断追求中,作到了“胜不骄,败不馁",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意 志,还使其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品质在比赛中得到培养。
3.4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现代体育运动带给了青少年学生新的心理感受,即丰富情感世界,扩展心灵空间,强化生命 体验,它能满足人们高层次的情感生活的特殊需要,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时,大多数都力求 超越自身的生理极限,从而达到产生良好情感体验的目的,如:有趣、愉悦、征服感、豁然 开朗等。奥林匹克运动中不断超越的体育精神,除了给青少年带来情感上的体验外,对于培 养青少年的情感、理想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都可直接或间接地达到令人愉悦的情感发泄, 此外,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使青少年获得进取奋发的学习 态度。竞技比赛对参与这种活动的青少年而言,有一种他人促进和社会助长的因素,即竞争 目标或同伴及对手的竞争行为对自己构成一种心理压力,从而刺激和强化了青少年的行为强 度,体育运动所要求的追求胜利和成绩的精神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和自尊心,当青少年在比 赛中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以及为改善场上处境所做出的努力过程, 增强了个人的自尊心和追求生活的勇气,克服某些青少年迟钝的习惯及散漫的生活作风。目 前,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就业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很多青少年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到割裂 和扭曲,爱活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整天闷在狭小的空间,精神压抑很大,通过有效的体育锻 炼,青少年单调的生活得以调节,身体和精神得到解脱和放松。
3.5奥林匹克教育有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奥林匹克教育它从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塑造着他们的人格。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辨别能力较差的情 况下,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思想的侵蚀、辐射下,常常导致人格的偏差、错位,如不务 正业、游手好闲、重利轻义、讲实惠、重报酬、抽烟、酗酒等等,这些不良行为靠单纯做思 想工作很难杜绝,而通过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来陶冶情操,通过激烈的体育竞赛,使他们的 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唤醒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和使命感,使他们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在参与与逃避、个人与集体、循规与投机的种种 矛盾中,培养了他们坦荡开放、光明磊落的道德主流。在激烈的对抗,面对对手与困难时, 在胜利与荣誉到来时,在挫折与失败时,在受到嘲笑与不公正对待时,他们学会了冷静、容 忍和理智。在表现、表演和竞技中,他们学会了表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
3.6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竞争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学习、生活、择业、就业等等处处都充满着竞争 。体育运动最富竞争性,它的竞争既是物质力量又是精神力量的竞争,即首先要具备较好的 身体素质及技术、技能等要素,其次要有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少年竞争意识在 奥林匹克教育下得以培养,运动场上所倡导的竞争是公平竞争,所表现出的光明磊落、平等 公正,是人类社会一切竞争的典范,这种体育精神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传播到了社会生 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 了青少年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发展潜力,善于竞争是时代对青少年的基本 要求,公平竞争精神是适应现代生活必须具备的精神素质。体育运动为每个青少年充分展示 自己的才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在竞争中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竞争既是力与美的比赛 ,也是行为意志品质的较量,在竞争中不论胜负都是自然的、朴素的、美好的,胜有胜的喜 悦,败有败的风采。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青少年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公平竞 争精神的倡导,提高了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使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锻炼。
3.7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独立个性 独立性是青少年进行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个性品质,它通常表现为自立、自信、自强,具有 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够独立 地提出问题和设想,并设法多角度、多方法地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奥林匹克教育在 培养青少年独立的个性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好胜心、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2)体育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能够激发参加者为 争取最后的胜利,创造性地选择和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手段来达到目 的,有利于创新意识的 培养;3)体育竞赛的千变万化,使原来预定的计划或方略往往不能适应比赛进程发展的需 要,这就要求参加者要根据赛场的变化灵活地改变原来的计划,重新决定自己的战术行为, 而这一切的思维和决断都需要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4]总之,奥林匹克教育对 于青少年 独立个性的培养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会使青少年在多变的体育运动培养其独立、自主的 个性。
3.8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竞技运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振奋 民族精神,对培养青少年的国格和人格,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体育竞赛 的国际性 和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把本来属于运动技术、技能的比赛,扩大到综合国力和民族荣誉的 竞争,使这种竞赛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的价值,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比如当今国际 体坛的明星刘翔、姚明等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奥林匹克竞技场上一次次升起的五星红旗,响 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无不使人感到龙的传人找到了一个表现人格、国格的舞台。“ 乒乓旋风”,“女排精神”,对“珠峰”的频频征服,跳水、射击、羽毛球、体操的连连夺冠 等,这一切无不显示出体育的人格力量和“体育精神”中的人格光辉。平时青少年通过观看 有关体育竞赛的录相或现场直播,不仅使他们学习运动健儿们高超、娴熟的技术,学习他们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品质和光明磊落、文明大方的比赛风格,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
4小结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篇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反应了作为一名中国人应有的历史责任感、时代担当感和个人使命感。2016年8月20日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夺冠,胜利的消息使举国上下陷入了狂欢,“女排精神”这四个字成为热搜榜的热词,欢呼总会落幕,而欢呼背会带给我们的深思确值得去探究。中国女排诠释的精神正是竞技体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而在国民意识逐渐淡薄的今天,竞技体育自始至终都表现了强大的民族精神为引领的民族向心力。
一、竞技体育蓬勃发展的动力――民族精神
竞技体育从最开始单一简单的竞技比赛发展到现在空前盛状,不断驱使它前行的动力就是时代精神,民族信仰。我们常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崛起的动力,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民族精神渗透在竞技体育中,竞技体育之所以能在新中国困难时期艰难前行而未止步,也是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终能成功屹立于世界之巅。
二、中国女排演绎民族精神
(一)中国女排起步史----兼容并蓄、自强不息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竞技体育开始起步,当时世界排球国际赛事主要是6人赛,而我国掌握的却是9人赛技术、规则与比赛方法,因此需要从新学习掌握新技能,新规则与新比赛方法。绝地重生不是海市蜃楼,我国体育会积极安排男女排球运动员前往东欧各国学习、参加比赛,积累经验,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我国运动员发挥了儒家兼容并蓄的文化观,和而不同的交际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迅速掌握了新比赛方式。
女排发展到60年代时,具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作为亚洲女排新势力开始挑战苏联女排的皇者地位,日本女排以强劲之势,震惊世界,并引起中国排球界的关注,此时中国排球协会邀请了大松博文来华一个月,协助训练中国女排,这个举动使中国女排得到较为系统的训练和制定了更为明确的发展方针。1976年,新的中国女排国家队正式成立,袁伟民担任主教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1979年亚洲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以3-1击败前世界冠军日本,首次称霸亚洲。
中国女排从零开始,艰难起步,它的起步史中始终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始终秉承成着儒家兼容并蓄的文化观,和而不同的交际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女排以崇德尚学、自强不息的态度顽强拼搏着,女排的发展融摄着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支撑着其发展。
(二)中国女排腾飞史――坚韧不拔、奋发攀登
中国女排在袁伟民的辛勤指导下,在80年代开始以腾飞之势发展,在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中,中国女排在单循环赛制下,经过7轮28场比赛,以7战全胜的强势,压倒卫冕冠军的主办方日本,夺得冠军,成为中国三大球中首个世界冠军。1982年在秘鲁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面对初赛对美国盘数0-3落败的局面下,中国女排并没有气馁,在决赛中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秘鲁,首次获得世界排球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中以压倒之势直落三局战胜美国,血洗兵败之辱,获得首个奥运会冠军,亦同时创造了中国女排三连冠的历史。之后两年内女排坚持不懈,勇攀高峰,成就了世界女排史上首个五连冠的壮举。
从艰辛起步到飞速发展,中国女排始终以坚韧不拔,奋勇攀登的民族精神为指引,胜而不骄、败而不馁,用努力成就辉煌,用成绩抒写历史,用精神鼓舞国人,用实力诉说中国腾飞是必然。中国女排用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民族精神强有力的继承者,使竞技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完美契合。
(三)中国女排重生史――刚健有为、逆水行舟
90年代,中国女排继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夺冠后,女排人员选拔开始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之后在各大赛事中成绩也都不如人意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直到2009年至2012年女排事业最低谷期,似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境遇笼罩女排,然而即使面对各方压力,女排仍在低谷中前行,因为她们心中始终相信只要坚持梦想,未来终会收获阳光。2013年郎平挂帅,开启了女排的重生路,女排相继在大小赛事中逐渐崛起再次成为不可忽视的强敌。2016年,这将是女排史上最戏剧性的年,当女排面对小组赛第四名艰难出线的情况下,一直以来被给予厚望的女排已几乎无人看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女排姑娘们坚持着没有选择放弃,一个绝地反舻墓适略诶镌既场完美开幕,惊心动魄的比赛,犬牙交错的比分,女排姑娘终于激战四盘险胜荷兰,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
一场远在里约的比赛似乎似曾相识,这一刻国人不禁都会回想1981年,举国上下似乎都被女排的再次完美演绎而欢呼沸腾,而这一刻的女排及教练却在无以言表的激动下深深地明白:无论输赢,这一刻的她们已经成功了,因为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她们并没有被局面所困,而是不忘初心,刚健有为,用平时的积累一步步完成每一次任务。女排精神在此刻再次成了一面鲜艳的旗帜,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与价值便签。
三、结语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篇5
关键词:竞技体育; 游戏; 兴奋剂;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2-0025-04
一百多年来,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以惊人的冲击力在全世界迅速推进,成为20世纪以来的一枝璀璨奇葩。但是在竞技体育美妙的乐章里,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功利的诱惑下,20世纪60年代后使用兴奋剂开始大行其道就是例证。国际体坛由此拉开了反兴奋剂的序幕。本文从分析禁用兴奋剂的原因出发,继而对竞技体育未来走向进行思考。
1 由禁用兴奋剂的原因引发的思考
1.1 使用兴奋剂会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1)使用兴奋剂会危害使用者的生理健康。
在身体的生理健康方面,反兴奋剂的理由是:“滥用兴奋剂可能导致运动员运动损伤、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性生殖系统的恶性病变或变态、中枢神经机能下降、各种癌症、内分泌失调等,甚至会导致运动猝死,而且还有可能通过对胎儿的影响而损害他们下一也代的健康。”[1]这也是我们反对使用兴奋剂的最主要的一个缘由。
但是,运动员因从事竞技体育而遭受的身体、生命的创伤同样可与使用兴奋剂而造成的危害相提并论。早期化专项性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大运动量;超负荷训练,使运动员饱受伤病的摧残,甚至是付出终身残疾或者死亡的代价。从生理学的角度讲,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的运动,会使人体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疲惫状态,正常的生理规律被打乱,原有的生理结构被强制更改,体能常常发挥到极致,加速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缩短人体寿命,这已成为运动员的隐形杀手,如美国职业篮球名将刘易斯、排球明星海曼均因突发性心脏病而死于运动场上;从安全学角度来讲,运动员几年乃至十几年以运动为职业,撞伤、摔伤、打伤、跌伤、扭伤、踢伤时有发生。我国体操名将桑兰因在赛前练习中的不慎摔伤造成了高位截瘫,巴西车手塞纳也因比赛中赛车事故而魂归西天。
(2)使用兴奋剂会危害使用者的心理健康:
“在心理方面,由于滥用兴奋剂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这样做的可能结果是:轻则使使用者丧失自信心,加大使用者的心理压力,重则使他们一生难以摆脱负罪感,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变态行为”[1]。
不过,各种赛事的激烈竞争,诸多媒体的广泛关注,普通大众的翘首期盼,政治力量的赛场较量,未来发展的前途未卜甚至是退役以后基本谋生的未知,也都同样会使运动员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日本著名马拉松选手日谷幸吉因不堪社会舆论的重压,在参加第奥运会前写下遗书自杀的事件就是典型的一例心理失衡事件。
(3)使用兴奋剂会危害使用者的道德健康
“使用兴奋剂从道德行为上来讲,它是与人类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相背的。也就是说,因使用者拒绝了珍爱生命、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道德公理,而造成了道德上的死亡”[1]。
同样,竞技体育本身的某些特点:竞争、竞赛结果的预先不可确定性、对功利目标的追求[2],也都比较容易引发运动员的道德危机。运动员对于胜利的渴望,对于胜利所能带来的精神和物质奖赏的期待,在赛场竞争激烈的角逐中.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因此,贿赂裁判、打架斗殴、相互辱骂等道德败坏现象屡见不鲜。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的拳击比赛中,由于对裁判的不满,发生了韩国的教练和队员殴打裁判员的暴力事件。在最近刚刚结束的斯坦科维奇篮球洲际冠军赛上,中国队与波多黎各队队员之间也发生了打架事件。
1.2使用兴奋剂危害体育的健康发展
(1)使用兴奋剂践踏了竞技体育的公平竞争精神
“使用兴奋剂是对体育公平竞争精神的公然践踏,是对体育文化的粗暴蹂躏”[1]。
我们一向标榜竞技体育是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典范,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竞赛规则、国家地区及种族参与的平等是竞技体育精神的体现。“这种平等竞争、贵在参与的精神,在国际事务中是绝无仅有的。就连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旨的联合国,虽然所有成员国在同际事务中都享有平等的发言权,但是几个常任理事国却享有否决权”[3]。这也是竞技体育最值得骄傲的资本。
但是自然的、人为的不公平现象在竞技体育中也有很多。黑哨、假球等造成的是“显性”的不公平。竞技体育中还有许多“隐性”的不公平因素。比如,各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对比赛场地和气候条件的适应问题、训练条件问题等。
现在竞技体育运动来源于西方,发展于西方。不可否认,大无畏的拼搏精神、竞争精神、咄咄逼人的进取精神、严肃认真的求实精神、要求个性解放的自由精神等这些西方文化中非常优秀的特性,造就了竞技体育的无与伦比的魅力。但是,西方文化(包括竞技体育在内)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主流文化,在发展、普及之初便被蒙上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这也导致了东方国家在竞技体育中所享有的发言权微乎其微:竞赛规则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国际奥委会委员中欧美国家的委员占了半数以上;在以夏季奥运会的32个竞赛项目中,只有跆拳道和柔道为来自东方的竞赛项目。
(2)使用兴奋剂危害竞技体育的存在。
“兴奋剂的滥用从根基上打击了体育的可信赖性;兴奋剂在体育中不正当的运用甚至会改变体育的性质,最终使体育走向灭亡”[1]。
竞技体育是我们追求极限的一种标尺,挑战极限的一面镜子,是人类“更高、更快、更强”的梦想所托。竞技体育本是人的生物属性、自然能力的展示和较量。使用兴奋剂事件的曝光,使人们对冠军的真伪、世界纪录的可靠性产生了置疑,对人类自身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种变相的欺骗和不正当的行为致使竞技体育成为虚假的代名词,丧失了竞技体育的可信赖性,改变了竞技体育的本来目的,最终会使竞技体育走向灭亡。
不过,在竞技体育领域也存在着一句戏言:“查出来的是兴奋剂,查不出来的是高科技。”诚然,现代科学技术让现代竞技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受益匪浅。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我们静坐于家中就可以身临其境地欣赏到千万里之外的精彩的世界杯比赛;发达精密的竞赛监控设备,使裁判们不再为运动员难分伯仲而大伤脑筋;运动力学理论的合理使用,使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日益完善与精确,运动成绩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同时,我们看到了碧波荡漾中越来越多的“黑色鲨鱼”,我们感到了“脚底踏金”的刘易斯旋风一样的冲击力,我们为布勃卡在“金箍棒”支撑下的“直冲云霄”欣喜若狂……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如此骄傲和自信:我们人类的体能正在不断地突破极限,我们人类的体质正在日益增强。然而,在“舍我其谁”的光芒下,我们也不
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眼前的“辉煌”主要归功于高科技的成就,竞技体育正在受到科技的控制和主宰。高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广泛使用削弱了运动员的主体性地位,掌握新器材、适应新场地设施成为了运动员的主要任务,身体训练由此退而居次。这样的胜利也很难说是人的胜利还是器械的胜利。所以高科技的滥用同样会改变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使其面目全非。
2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回归游戏本原
2.1 竞技体育的本原是游戏
从形式、内容和精神上看,竞技体育的本原就是游戏。乒乓球是从用酒瓶子打软木塞开始的,篮球是从往竹篮里装球脱胎的,排球是从嬉戏篮球胎发展起来的,我们在雪橇、冲浪、骑术中也都可以看到游戏的影子。
从词源上看,竞技体育与游戏具有很深的渊源。竞技体育(spot)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deportare,后来传人法国,在占代法语中标记为esport,其含义是“情绪转移”、“使高兴”、“使愉快”、“玩”、“忍耐”等等。在15世纪的时候,又由法国传人英国,经过disport以及sporte、porte的演变,于17世纪时以sport的形式确定下来,主要表达了从劳动、义务和拘柬中脱离出去。转移自己的情绪,游玩开心的意思,具有游戏的含义。
在理论上,部分组织和学者更是直接将竞技体育定义为游戏。国际竞技体育协会(ICSPE)的“竞技宣言”中将竞技体育定义为“凡是含有游戏的属性并与他人进行竞争以及向自然障碍进行挑战的运动,都是竞技体育。”荷兰游戏理论研究先驱胡伊青加(Johan・Huizinga)认为:“游戏与竞赛具有本质同一性”,“竞赛具有游戏的全部形式特征,同时也具有游戏的大部分功能,”[4]60日本学者今村浩明说:“竞技运动从放义上来讲与游戏同义,从狭义上来讲可以认为竞技运动是游戏的各种形式之一。”[5]美旧学者休密慈(Schmitz,K.I.)说:“竞技运动从根本上讲是游戏的延长,它的基础在于游戏,它的丰要价值是从游戏中派生出来的。”[5]
由此可见,竞技体育来源于游戏,并具有游戏的本质特征和功能。
2.2现代竞技体育已偏离游戏的本原
对于游戏的本质属性,现代游戏理论之父赫伊津哈[6]认为,游戏活动“作为一种‘不严肃的东西’有意识地独立于‘平常生活’;但同时义热烈彻底地吸引着游戏者;它是一种与物质利益无关的活动,靠它不能获得利润;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有秩序的方式,它有其自身特定的时空界限。它推动社会团体的形成,这些团体倾向以秘密色彩笼罩自身,并通过化装或其它手段与普通世界相区别。”简而论之,自由性、非日常性、时空的特定性、竞争性、规则性、娱乐性、身体性等属性为游戏的本质属性。不难看出,游戏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竞技体育应与商业、政治绝缘、隔离。但是,现代竞技体育却在过度商业化开发、过多政治干扰下,正处于灵化与物化、理想与现实、目的和手段的严重分裂状态,越来越偏离了游戏本原的轨道。在巨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奖赏的刺激下,运动员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置体育道德于不顾,将竞技体育作为牟利的工具,从而选择了使用兴奋剂。同样,残酷的运动训练、高科技的滥用、欧美中心主义的强势等这些也能够对人的健康、竞技体育的价值构成潜在生死存亡危险的因素却不在惩处范围之内,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功利的驱动,人们未能将竞技体育作为游戏去嬉戏、玩耍,而是将其作为达到功利意图的手段。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查禁兴奋剂充其量也只能是给竞技体育披上了一件“皇帝的新衣”。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游戏,最主要的属性在于它的自由性,即应是一种自发的自由的行为,是游戏的人在想做游戏时才做这一意义的自由。竞技体育现今却被和平外交、种族主义、民权等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于是我们看到弗里曼点燃了奥运火炬,米累斯麦里放弃了奥运比赛,小球也转动了大球;竞技体育的鼻子也被金钱牢牢的牵动着前进,于是我们有了充满铜臭味的皇马中国之行,让人嗤之以鼻的盐湖城申办丑闻,以及漫天飞舞的赛场电视广告。在这样的背景下,竞技体育沦为了为达到某种功利意图的工具,背负了沉重的现实压力和职责,运动员也丧失了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是否参与的自由。其中的游戏的自由性也因此难觅其踪。
游戏的非日常性决定了竞技体育只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不曾想职业运动员将其唱成了主旋律。“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定律在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身上彰显尽然。在功利主义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选择了将竞技体育作为了自己的职业。竞技体育由此变为了职业运动员日常的严肃的工作和生活,而不是闲暇时的玩耍。这不仅违背了游戏的非日常性,同时也与游戏的娱乐性背道而驰。职业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虽然也会获得很多的欢娱,但那毕竟更多的是与现实社会的各种利害关系紧密相连的。广大观众将观赏竞技体育作为了发泄的渠道,他们由此制造了欢快、热烈、奔放甚至是疯狂的赛场气氛,无形中却给身处其中的运动员施以了巨大心理压力。这对职业运动员来讲又有几多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游戏是一种身体活动,竞技体育也应当是人的身体能力即体能的较量,是人们对自身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平衡和柔韧性等综合水平的展示。电子竞技、桥牌、棋类等这些脑力活动的介入却让我们感到匪夷所思,而隐藏在诸多彰显生命活力的项目背后的THG、鲨鱼泳衣也让我们感到人类尊严的丧失。
诚然,从表面看,竞技体育具有时空的特定性,也符合游戏的竞争性和规则性的要求。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越来越复杂、多样化,生产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科学组织系统化,人类古老的文化逐渐被观念、思想与知识体系,教条、规则与法规,道德与习俗所覆盖和窒息。同时,伴随着现代竞技体育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影响力的逐日增强,竞技体育也不断向过于严肃的方向转变,规则变得越来越严格、精密,技术技能越来越朝向高难度的方向发展,竞争激烈的以至缺少人性化,导致竞技体育的游戏精神受到了消亡的威胁,古老的游戏因素几乎萎缩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2.3竞技体育的发展应向游戏本原回归
胡伊青加[4]2,270说:“文明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说:“真正的文明离开某种游戏因素是不可能存在的。”竞技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辉煌灿烂的结晶,产生于游戏,发展于游戏,并理应作为游戏而继续完善成熟下去。反之,就犹如鱼离开了水,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竞技体育将自取灭亡。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体育 作用
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能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和谐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包含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体育本身的价值,还是从它受关注的程度,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典礼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点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在这六个基本特征中,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贯彻落实,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保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处理,社会公平和公正得到切实维护,使社会大多数成员都能够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和谐社会的建立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和谐与否,诚信友爱是人际关系和谐前提条件。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创造是社会活力的源泉,充满活力则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表象。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只有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实施科学高效的社会管理,才能实现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律,要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
二、体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促进关系
自人类诞生以来,体育运动就一直作为锻炼、娱乐手段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一部分。从近代体育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体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经指出:“运动在本世纪是人类发展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不仅存在于地球的每个角落,而且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体育运动精髓已经成为和谐的重要表象,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扬。代表世界先进文化方向的奥林匹克文化,不但引领着全人类在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世界顽强拼搏、奋发进取,而且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朝着科学、健康、文明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体育运动崇尚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以和平、进步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奥林匹克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它以特有的魅力丰富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急速改变着社会生活的行进节奏。可以说,人类社会不能没有体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不能没有体育,体育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价值体系。
三、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1、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
人是社会环境的第一要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大幅度地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在人力资本要素中,健康是最基础的要素,知识、技术等创造资本的要素无不以健康为基础。体育为社会成员的健康资本积累提供了保证,也间接地创造着社会财富。其次,体育可以使社会成员的知识、智力、审美、修养、情操价值观得到提高。通过体育训练,社会成员得到了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的熏陶,在运动中加深了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的理解,拥有了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体育可以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生产积极性,高效率地利用脑力和体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社会成员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观看激烈精彩的竞技体育比赛,可以作为紧张学习工作之余的体力、脑力恢复的调节剂,通过身体放松运动、竞技比赛起到了劳逸结合、调整身心状态的作用。
2、提高社会凝聚力
社会凝聚力是指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在观念、行动方面显示出来的一致性和协同性。它既是社会公众趋同的精神心理过程,又是社会建制进行社会动员与社会整合的一项基本功能。体育运动对凝聚力的促进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引导人的价值观。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使社会成员追求共同的价值观,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倡导现代体育的人文精神,改变社会成员的生活观念和健康观念,强化社会成员对精神生活的关注,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和精神世界,引导社会成员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主体意识。其次,体育运动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体育运动,使广大社会成员共同关注本民族、本地区运动员在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中的表现,为共同喜爱的运动员呐喊加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使参加者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再次,体育运动可以增进人际交流。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社会成员的闲暇时间相对减少,但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平时相对隔绝的社会成员有机会聚集在一起,改善了人际关系。 转贴于
3、培养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
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大力倡导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促进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任务。体育是一种倡导重在参与、公平竞赛的美好而纯洁、积极而健康的活动。体育活动经常以竞争的形态出现,被看作是现实社会竞争的真实反映。可以说,体育竞争是现实社会竞争的模拟和演练。同时,体育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体育竞赛的公平性,要求体育竞赛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为使竞赛合理有效,就必须借助各项竞赛规则和法制手段,使整个体育竞赛的规则潜移默化地向社会成员灌输竞争的公平、合理性和竞赛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尊重和遵守各项竞赛规则,必须全力维护和加强法治精神。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成员的竞争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形成。
4、拉动经济增长
体育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经济功能,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的经济功能愈发显著。首先,体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促进体育用品的消费上。有数据显示,人们用于体育健身的消费每增加1%,就会带动GDP增加0.5%。其次,体育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体育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的特点,所以能够推动旅游、商业、交通、电信、新闻出版、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使得大量的社会成员能够从体育消费中获得收入。再次,体育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就业机会。体育产品的生产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体育服装、鞋类、球类的制作和旅游行业,这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还有一些体育工作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从事,如体育服务人员等。最后,体育还可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体育运动是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是区域间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技术、设备在区域间流动,也可以使一些产品扩大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5、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
体育发展水平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塑造社会精神的重要手段。活力与激情充分显现了体育的魅力,超越与自强阐释了体育的追求,体育精神还可以在其它社会领域得到弘扬,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战略选择。伴随大型赛事的举办,通常有开幕式和闭幕式,还有大量文化活动,如艺术展、电影展等各类文化活动,给社会成员带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选择,使社会成员在享受体育比赛的同时,也得到了文化熏陶。如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就是典型的例子。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体育肩负着重大责任,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能提高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高社会凝聚力,培养公开、公平、公正理念,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虞重干等:体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纽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7).
[3] 韩德才:试论体育运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1).
[4] 胡小明:新时期体育社会功能的转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3(3).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篇7
关键词:竞争意识 团队精神 素质教育
【分类号】G807.04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团队精神,而学校体育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
1.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深刻内涵
竞争是人或群体为某种利益或目标,克服各种内外障碍,去战胜对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竞争意识是学生认识过程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竞争中有成功的喜悦、兴奋,也有挫折、失败的痛苦、失落,而学生只有慢慢学会承受痛苦失落,学会享受成功胜利的喜悦兴奋,才可以说学会了竞争。
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成员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团体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团队精神是竞争的特殊表现形态。
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会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并逐渐形成特殊的人格品质。
2.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对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竞争与团队精神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也是学校教育的条件,只有具备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学生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并充分地发展自己。竞争与团队精神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立世之本。
3.学校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最佳课堂
3.1学校体育活动中包含了大量的竞争因素。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投得更远……学生们在体育课上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比较,而竞争的意识则在潜移默化中产生。
3.2学校体育活动中包含了大量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成份,特别是在许多集体项目中,学生们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团队意识才可能取胜。
3.3学校体育活动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为多数学生所喜爱,而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则容易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
3.4学校体育活动中有较严格的竞赛规则,学生们在公平的条件下去竞争,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
3.5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能够有较强烈的情感体验、意志体验,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这些体验有助于促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日趋成熟。
3.6学校体育从小学一年级一直持续到大学二年级(共14年),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这有利于开展持续的心理教育。
4.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途径及方法
4.1在学校体育课上引导学生学会竞争
首先,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具有一定竞争性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其次,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或体育动作掌握情况,适当地安排一些小型分组比赛或个人间比赛,从而激发学生竞争的欲望。第三,可以通过组织学校运动会,让学生直接参与体育竞赛,利用体育竞赛本身特有的竞争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第四,使学生学会竞争的策略。“知彼知己,百战百胜”,要使学生学会根据对手的情况和自身情况,灵活机智地制订并实施竞争策略,才有可能战胜对手。第五,要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第六,要使学生学会战胜自我。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使学生战胜自我的懦弱、恐惧,培养自信心,使学生明白只有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能够承受各种竞争。
4.2在学校体育课上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首先,学校体育中许多团体项目可以充分培养团队精神。如@球、足球、排球,田径中的接力跑等。这些项目均能锻炼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能力,磨练学生把个人目标融合于团体目标,从而创造出最佳合力的能力与意识。其次,体育教师应在体育课上多安排一些小团队之间的竞赛,在比赛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协作,共创最佳团队成绩。第三,可以通过学校运动会培养团队精神。
4.3学校体育课上的认知引导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逐渐明白竞争的目的与意义,逐渐理解团队精神对于其自身发展的价值;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一些竞争的策略和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技巧方法;体育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使学生时刻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不断进取的自信心。
4.4学校体育课上的情感引导
体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成功时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冷静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进取;体育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遭受挫折失败时,不要丧失信心,要善于看清自己的差距,找到克服不足的办法,通过不懈的努力提高自我的实力,去迎接新的竞争。
4.5学校体育课上的意志引导
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竞争与合作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逐渐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战胜自我。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制定体育活动竞争的策略和自我锻炼的计划,并能以顽强的毅力去执行计划,实现预定目标。
4.6学校体育课上的动机引导
体育教师要善于用一定的方法(如鼓励、表扬、奖励等)激发引导学生的外部动机,也应善于通过体育理论课和课上课下的语言沟通引导启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使学生明白参与体育活动,并从中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他们自身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4.7学校体育课上的人格引导
体育课上使学生学会竞争并培养团队精神会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小学生的人格处于萌芽期,而中学生则处于人格的迅速形成期。在这两个时期,体育教师应使在体育课上培养出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逐步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品质,这才是体育“育心”之根本。当学生人格结构中具备了这两个优秀品质后,将使其享用一生。
5.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教育部已于今年将“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并颁布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大纲”,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健康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因此,在学校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体育课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当今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体育课面临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篇8
关键词:高校体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80-02
高校体育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动员引导大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做好充分准备,是高校体育的基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因此,高校体育不仅能锻炼大学生的身体,锤炼大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道德品质,造就新世纪的创新人才,这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艰苦奋斗与民族凝聚力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意志品质、审美意识等诸开展,各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1.1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1)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中结合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和“爱国与奉献”的主旋律,这本身就是一场爱国主义教育。(2)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赛场上,国家的尊严、集体的荣誉,承载着每一个观众个体的精神寄托。引导大学生观赏体育赛事可以极大地引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3)体育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大了阵地,体育教学进一步丰富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1.2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体育精神,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不仅使学生之间相互吸引,凝成一股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全体成员紧密团结,朝着总体目标前进。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普遍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可以强化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培养协作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1.3高校体育能培养大学生的竞争精神
体育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主张人的竞争、拼搏、意志、友谊、创新和发展等进取品质,并使体育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联系在一起。体育课是一门竞争性很强的学科,体育教学中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有着明显的竞争因素。现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以“竞技”为特色,体育在培养人的竞争意识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便成为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1.4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作用
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教学均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最常见的是课堂常规,它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对课堂上教学有关的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课堂常规里蕴涵着大量的德育因素,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强化学生组织纪律性,使学生头脑中始终绷紧纪律这根弦,规范自己的行为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觉。
1.5高校体育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对抗性、运动性等特征,都使参与者要接受各种内外环境的磨砺,只有具有顽强的体育意志的人才能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为了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必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的练习。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克服来自体内的困难以及外部的困难,还要完成一些枯燥无味但又必须常去完成的练习。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各种方法锻炼学生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加强。
1.6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加强审美意识的教育
从体育美学的观点来讲,体育中的美育主要是指协调发达的身体,匀称的体态,有力、娴熟、敏捷、优美的动作,以及开朗的胸襟,坚强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寓教于乐”,它是通过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它不单纯依靠说理,而主要是靠优美的形象来打动人,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形象美、姿态美、艺术美、韵律美和心灵美等为紊材、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对周围事物的鉴别能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2.1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1)抓好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既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环节,严密有序的组织教学不但有利于大学生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与技术,而且能够有效表达教育者的规范要求,形成良好的氛围,提高教育效果。(2)结合教材特点。高校体育的每一种教材都各有侧重地体现了高校体育所具有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应当与体育教材的特点相结合。(3)处理好偶发事件。高校体育教学中易发生受伤、冲突等偶发事件,在偶发事件中做出公正的评判和合理的处理,对于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掌握正确处理事件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作用。(4)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要引导集体形成符合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主流意识,引导集体成员形成正确的、较为一致的是非判断标准;二要充分利用和发挥集体舆论的力量,启发教育大学生对集体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和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形成正向的群体压力。(5)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不仅应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倡导者,更应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践行者。
2.2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伸和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是学生提高运动技术和锻炼方法,促进身心健康,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践行体育道德规范,培养体育道德作风的过程。一方面,大学生依据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另一方面,参与集体活动的大学生受到群体规范和同伴思想行为的影响,能在集体的相互帮教中促进个体的自我教育。因此,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2.3通过课余体育训练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中通过几个结合来进行:(1)整体推进与区别对待相结合。整体推进是指课余体育训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整个训练队,不能因为某个队员的运动水平高就降低要求,也不能因为某个队员运动水平相对较低就放任自流;区别对待就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做好工作。(2)严格要求与真情关怀相结合。在课余体育训练中,因大学生参加的项目单一,负荷较大,容易因缺乏新的刺激而降低兴趣和注意力,因此教育者必须严字当头,并且同时要真情地关心和照顾他们,时刻留意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实际困难,这样才能提升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提高教育的有效性。(3)说服教育与制度规范相结合。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因此教育者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然而,仅靠说服教育是不够的,要提高课余体育训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必须加强制度规范,强化管理育人,加强制度规范,就是要通过制度的强制力,提高大学生的是非辨别力,巩固和强化他们的道德行为习惯。
2.4通过体育竞赛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体育竞赛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从如下几个环节展开:(1)赛前动员教育。主要包括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为集体争取荣誉,为比赛出力;教育大学生树立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和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精神,树立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的文明参赛和文明观赛的意识,以及守纪律、守秩序、重安全的意识等。(2)竞赛组织工作。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头绪多、要求高、牵涉面广,做好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极富教育性的过程,因此周密有序的组织工作是办好体育竞赛的先决条件,也是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3)赛后总结表彰。这是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高校体育竞赛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其一,对赛事的组织、比赛、裁判等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其二,对表现突出的运动员、裁判员和单位进行表彰,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其三,抓住竞赛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发掘其教育因素,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对广大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激励和教育。
2.5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部分,又是能够直观地体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的物的外化。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第一要注重能基本满足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和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第二要注重提高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美学价值和教育性,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使之受到感染。(2)加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宣传优异的成绩和典型人物、事迹等,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引导大学生重视体育、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二是要加强体育教学,帮助大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体育道德规范。三是要组织丰富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四是要强化管理,通过管理,使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规范化、制度化、传统化。(3)加强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系统正常运行的支持和保证体系,加强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一要加强领导,并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的重要作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深入发展。二要加强规划,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具体的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三要建立良好、有序的体育活动实施机制,保障和促进校园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四要建立健全校园体育文化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保证校园体育文化的有序化、健康化、有效化发展。
总之,高校体育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而且能融洽人际关系,锻炼集体协作精神,激发他们的热情,沟通他们的心灵,从而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样,学生的团结友谊等精神便得到进一步弘扬,产生一种无形却巨大的凝聚力,有助于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品位的提升。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强大的感染力和浸润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使他们的视野更辽阔,心灵更高尚,知识更丰富,并最终成为合格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余仰涛,张文军.论体育运动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J].湖北大学学报,2005,(3).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篇9
一、和谐体育的内涵
“和谐”一词“和”与“谐”两个字组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和也,有协调、顺和、无冲突之意。可见,和谐的本质乃是协调与共享。“和谐社会”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的空想主义社会主义者莫尔提出来的,并由法国的空想社会者傅立叶对其进行了完善。
1.1全面发展是和谐体育的特征之一
构建和谐体育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必须系统地来看待体育的发展问题。众所周知,体育在我国一般被认为有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大部分组成。
1.2协调发展是和谐体育的特征之二
和谐体育的构建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这就要求体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
1.3可持续发展是和谐体育的特征之三
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并行不悖的。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指体育的发展能满足当前人们体育文化需求,而且指体育的发展能满足今后人们的体育文化需求。和谐体育追求的是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与人类发展的和谐以及体育自身的和谐,最终是为了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体育竞赛文化是校园和谐体育文化
高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高中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中体育竞赛是高中体育活动的窗口和两点,高中体育竞赛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高中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同时直接影响高中体育活动的和谐性。
三、构建校园和谐体育与高中体育赛事的和谐关办系分析
3.1构建校园和谐体育有利于促进和谐的校园赛事
高中的体育赛事既要考虑要具有竞技性,同时又要特别注意群众性,也要体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校园、学生与比赛之间的和谐,因此校园的比赛也应该是和谐的比赛。构建和谐体育是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必然追求体育与校园的和谐,这无疑会为和谐的校园体育营造和谐的大环境,因此,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将有利于促进和谐的比赛。
3.2搞好校园内的比赛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
首先,就校园的体育赛事本身而言,组织好体育赛事是搞好学校体育的必然要求,亦是和谐体育的基本要求,其次,组织好校园的体育赛事有利于落实学校体育的和终身体育的计划和目标,可以推动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体育系统的和谐发展,最后,从校园体育赛事可能发挥的众多功能来看,其必然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和快速发展,从而为构建整个和谐的社会体育提供注脚,进而为构建和谐体育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校园的体育赛事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
四、校园体育竞赛可能导致的不和谐的校园体育因素
4.1重视校园比赛的竞技性,忽视比赛的群众性
校园的体育赛事往往以竞技比赛的模式为基础,包括球类比赛、田径运动会往往都是按照国际比赛的规则进行竞赛,各院系、各班级之间都追求比赛中的成绩,力求要让各个单位的体育尖子包揽全部比赛项目,由于大部分的校园比赛以竞技比赛的模式进行,从竞赛的方式和特点上就决定了只有少数的学生可以参加比赛。使校园的比赛缺乏明显的群众性,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充当观众的角色,根本没有机会在大学中参加比赛,感受比赛中的气氛,体会体育竞赛的趣味,这就是本来可以主动参加体育竞赛的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校园组织的比赛,渐渐的大部分学生就远离了比赛、远离的体育。这必然会影响校园的和谐体育的构建。
4.2追求校园竞赛的表面影响,忽视校园比赛的人文精神
校园的体育竞赛往往有的时候是学校向外宣传的窗口,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效应。学校的领导要求将校园的体育竞赛组织成一种表演秀,大部分学校只注重比赛的场面和过程,很少注重体育竞赛的真正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只注重表面的想象,忽视了体育竞赛本身的文化内涵。其实校园的体育竞赛最终的目的是宣传体育的人文精神,形成校园的体育人文氛围,使学生们在竞赛中感受体育,感受精神。
五、校园体育比赛促进校园和谐体育构建的对策建议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5.1以校园体育赛事为契机,做好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和谐
良好的体育赛事是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一部分,使学校环境建设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臻于完善。
5.2以校园体育赛事为生机,建设有特色的和谐体育文化环境
在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上,应从本校的传统、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环境。
5.3以校园体育赛事为注脚,加强校园体育活动的和谐
校园体育赛事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窗口、一个品牌、一个宣传栏,搞好校园体育赛事将带动学校其他相关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在学校体育中也存在体育明星、体育明赛,要把校园的体育赛事办成传统的体育赛事,办成名牌的体育赛事,逐步增加各项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体育赛事的群众性和基础性。以校园体育赛制为基点,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和谐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篇10
一、正确的竞争意识能推动学生思想教育的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内容都可用于比赛竞争活动,如:田径类中的跑、跳、投,球类,体操以及跳绳等项目都可用于比赛竞争,竞争内容很多,形式也多样化,但多种多样的竞争活动取决于良好的竞争品质,有了良好的竞争品质,才会有竞争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持久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竞争目的、意义和作用的教育,以远大理想、敢于拼搏以及有为人士的典型事例来熏陶感染学生,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胜负、输赢的关系,让他们在比赛中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教师只有认识到竞争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实施竞争活动。
二、竞争活动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
比赛竞争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在同等条件、同等规划、同等环境、同等要求下,超越自我,并战胜别人的活动,也是检验、展示自己实力的最佳机会。结合青少年学生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望强烈、遇事不服输的心理特征,抓住他们渴望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成就,以获得其他同学的尊重和信任的这一心理,所以课堂中运用竞争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勇于进取的精神。比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最终需分出胜负,在这种练习情境中,同学们会为了本小组的胜利,全力以赴地去努力、去拼搏,但是如果分组不当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多时候教师在运用竞争时,并没有注意到分组方案是否合理,各小组的实力是否相当;有时为了方便,按站着的几路队一分就行了。结果往往是从一分组便已经人为地分出了胜负,而且有些小组的成员组成常常是固定不变的,故而使一部分学生经常获得胜利,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经常体验失败的痛苦,经常失败的学生在每次比赛中虽然也会竭尽全力,但他们对练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进而对比赛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在分组时,应尽量使各组人员分配合理,实力相当,从而使每个小组以及第一名的学生都充满对胜利的渴望,都有机会享受胜利的喜悦。
三、竞争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竞争比赛活动在组织运用时,多为集体性活动,而获取胜利的力量来自集体中每一名成员的团结协作和协调配合。比赛中,学生会清楚地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巨大,单靠某一个人的微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最后胜利的,认识到这一点,学生会自觉自愿地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以获得和捍卫集体的胜利和荣誉,学生的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比赛中得到升华。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